双 流 区 情

www.daliank.com   2016-10-08   来源:双流区投促局
〖字体: 〗〖背景色: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打印本稿〗〖关闭

双流位于成都中心城区南面,地处国家级四川天府新区核心区,全境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划转后,新双流幅员面积466km2,辖12个镇道)、134个村(社区),其中8个镇道)、318km2天府新区规划范围2015底成功撤县建区户籍人口54万,常住人口75万,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05km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81.7%

历史底蕴厚重、文化源远流长双流原名广都,始建于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后避隋炀帝杨广讳,借《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改称双流,历来属成都府管辖,至今已有2300余年历史双流是古蜀农耕文化、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名胜古迹众多,黄龙溪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天府第一名镇

地理区位优越、交通枢纽门户。坐拥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西部唯一同时拥有枢纽机场综保区和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口岸平台的域,享有天府第一门户美誉。成都市规划建设10条地铁直达双流,成雅高速等5条高速公路和成昆铁路、成绵乐城际铁路穿境而过,多条城市公路干线无缝快速对接成都主城区,已基本形成集航空运输、轨道交通、快速公路于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高端多元发展产业基础雄厚致力打造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以新兴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维修、生物产业、新能源“四大主导产业”为重点的临空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航空枢纽服务、通用航空、保税物流、保税贸易、融资租赁、跨境电子商务等自贸经济为引领临空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以集约式、经济型、现代化”为导向的临空都市现代农业,初步构建了高端多元、链式集群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预计到“十三五”末产业总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

科技资源富集、创新优势突出。区内有中物院、核动力研究院30多个科研机构和四川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聚集各类研发平台114教育科研优势和高端人才资源在中西部地区首屈一指。目前,双流正与电子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共建天府新区大学科技创新园加快建设8.4km2天府芯谷48km2军民融合产业园、“菁蓉港·核芯空间”等双创载体平台,中物院银河·596、核动力研究院、中电科成为全省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逐步形成。

政务服务高效、宜居品质一流双流致力打造对标国际的政务生态环境创新开展线下一窗式、线上一键通行政审批服务,积极拓展83721000“一号通”24小时服务热线,努力为企业投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金融环境。双流是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有世界一流的国际现代五项赛事中心、亚洲最大的国际网球赛事中心和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8500亩东升城市生态湿地公园,一座环境优美、时尚健康、生态宜居的魅力新城加快建设。

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事业进步双流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提升,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和基本养老保险一体化,实现医疗服务“一卡通”;截至2015年底,拥有普通中学41所、中等职业学校12所、小学33所、幼儿园163所,拥有各级卫生机构473个、床位数4420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621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5125元、20869元,分别增长8.2%9.1%,改革发展成果正更多惠及双流城乡群众。

近年来,全区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揽,认真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市委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战略部署,紧扣“率先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天府新区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奋斗目标,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连续6荣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称号。201616月,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1.6亿元、增长7.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231.4亿元、增长1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2亿元、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8亿元、增长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