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www.daliank.com   填报时间:2009-03-02   责任单位:双流县政府办公室
〖字体: 〗〖背景色: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打印本稿〗〖关闭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9年1月11日在双流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双流县人民政府县长 森 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攻坚克难 开拓奋进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2008年,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战胜和克服“5·12”特大地震带来的巨大困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挑战,取得了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胜利,圆满完成了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3.2亿元(预计,下同),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增长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7亿元,增长9.2%。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2年位居全省“十强县”榜首;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全国第35位,居中西部第一。
一、共克时艰,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
面对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抗震救灾工作。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第一时间救治全县受伤群众690人,及时妥善解决全县房屋倒塌和受损不能居住的3152户受灾群众过渡安置问题,重建家园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力援助重灾区,先后组织2万余人次前往抢险救援;接收治疗县外受伤群众788人;临时安置汶川等地受灾群众1312人;全县社会各界捐赠现金2.5亿元、物资价值8394万元;协助中转救灾物资6736吨;援建都江堰市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2个;圆满完成对口支援都江堰市天马镇、龙池镇任务;接收安置重灾区孤儿和困难学生等工作受到中央、省市高度肯定。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全县127个停工项目和199家受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震后一个月内全部复工复产,经济建设、社会运行迅速恢复到震前水平。
二、攻坚奋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西航港工业集中发展区形成14.1km2建设规模,四期初步具备项目承载能力;全区入驻项目176个,主体动工113个。蛟龙工业港纳税额首次过亿元,成为全省小企业创业基地。工业集中发展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0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62%。新能源、新材料、机电一体化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制药、机械电器、新型建材、绿色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大企业培育成效显著,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增至4家,其中过20亿元企业1家。规模以上企业新增61家,总数达412家,实现增加值106.3 亿元,增长25%。工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航空物流、现代商贸、临空总部经济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口岸联检大楼及国际快件分拨中心、国际品牌直销商城、蓝光空港总部基地一期等重点项目顺利竣工。“三走廊”举办特色节会14个,黄龙溪成功打造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县旅游收入9.55亿元,跻身全国生态旅游百强县。房地产销售面积140万m2,交易额81亿元。新入驻商业银行4家,成立双流首家村镇银行。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31亿元、230亿元,贷款增量、增幅均创历史新高。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保险等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亿元,增长19%。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35家,专合组织达115个,带动8.48万农民人均增收1140元。农业标准化生产扎实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达5800余亩,新增有机食品12个。建成种养结合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264个,成为全省首个生态养殖示范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三星、籍田等农产品初加工基地引进企业20家。组建全市首家农业物流协会。新(改)建提灌站15座、渠道273.1km、塘堰71口,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
三、创新举措,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三个集中”深入实施。强力推进工业集中发展,西航港工业集中发展区入驻项目建成投产72个,蛟龙工业港规模以上企业增至63家,全县工业集中度达60%,提高9.9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建成农民新居工程107.9万m2,集中安置农民1.97万人,城市化率达48%,提高4.3个百分点。稳步推进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新增规模经营面积6.9万亩,总量达44.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1.7%,提高10.4个百分点。
综合配套改革进展顺利。19个试点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兴隆镇实现整镇确权颁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省市验收。组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集体建设用地挂牌流转和集体林权、农村房屋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农村产权流转迈出实质性步伐。耕地保护工作有序推进。推行政府投资项目投、建、管“三分离”改革,财政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县国有公司全年市场化融资30.12亿元,国有资产监管同步加强。
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全年新引进项目604个、到位资金87.5亿元,协议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9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2个。实施项目1126个(含续改扩建),到位资金219亿元(不含房地产)。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新增出口型生产企业25家。出口创汇3.5亿美元,增长34%。
四、城乡并重,县域面貌展现新风采
城镇形象明显提升。华阳分区规划和东升、华阳分区控制性详规通过审批,编制完成17个一般场镇控制性详规。东升新城配套管网建设和骨干道路景观打造基本完成,双楠大道延伸线快车道建成通车,县体育中心、国际网球赛事中心竣工投用,博瑞最世界、县图书馆等重点项目主体完工,基本形成5.7 km2的新区雏形。华阳迎宾大道景观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极地海洋世界、综合市场主体完工,“五路五桥”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西航港机场路综合整治全面完成,长江路文化走廊成为区域新亮点。牧马山新城门户景观打造初见成效。正兴镇获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22个一般场镇改造全面完成。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机场二跑道建设进展顺利。牧华路胜利至黄甲段、麓山大道、正公路形成通车能力,牧山大道路基工程基本完成,建成跨锦江大桥4座,新改造镇村公路272km,城乡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东升新城电力隧道主体竣工,黄甲、东升、天威110 kv变电站建成投运,长顺220 kv变电站扩建增容,天然气北环线双流段铺设完成,城乡能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白河防洪综合整治二期工程主体竣工。华阳、航空港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新建成17个镇级污水处理站,城镇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
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扬尘和水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大气优良天数达357天,金马河、杨柳河、锦江等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城乡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站,集中收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率达100%。成为省环境保护模范县,5个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创建市级生态村26个。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8.15%,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8.9m2。
五、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成效
城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切实加强,成为全国科技先进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省义务教育示范县,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验收。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县级医疗机构、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建成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工作不断加强,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县计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成功创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建成镇级综合文化站1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室152个、农家书屋238个。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火炬双流传递活动。成功承办市运会和市残运会。广播电视城乡覆盖率提高到99%。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有效,新增市级以上文明单位12个。农业普查成为全省先进。完成双流烈士陵园迁建。创建双拥模范县通过市级验收。县志修编有序推进。兵役、新闻、档案、工会、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取得新成绩,气象、人防、外事、侨台、民族、宗教、老龄、信息化、目标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加大惠民力度,全面实施“九大民生工程”。新增城镇就业84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4%,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新增城镇“五大保险”9.9万人(次),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县10万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发放帮困助学金872.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154人。安排资金205万元提高低保标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完成21个农村敬老院建设,全县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90%。镇镇通天然气、农村新型社区供水工程基本完成,开通公交“一元通”线路26条,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强化物价监管,城乡市场价格水平稳中趋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91元,分别增长11%、15%。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县人民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坚持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工作,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工作88次,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县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意见186件,政协委员提案210件,满意率100%。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行“小三分”改革、并联审批、“一窗式”服务,审批事项集中办理率、现场办结率和按时办结率均达100%,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农资等专项整治和打假治劣工作成效明显,市场经济秩序总体良好。“五五”普法扎实开展。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通过验收,被评为第二轮省级平安县,农村警务工作成为全市样板。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各类事故下降37.6%,无重特大事故发生。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处置有力。人民调解和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类矛盾及时化解,社会保持安定和谐。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双流在攻坚克难中取得了新发展,在开拓奋进中迈上了新台阶。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驻县单位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全县人民、驻县单位、部队、武警官兵,向为双流发展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双流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艰巨;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还不平衡,“三个集中”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形象与城市发展定位尚有差距,旧城改造和城市管理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就业、社保、安置的压力较大,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比较繁重;少数政府部门、个别机关干部工作作风还不适应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仍需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与时俱进 再谱新篇
开创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

2009年是我县爬坡上行、与时俱进的攻坚之年,也是我县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之年。按照县委部署,200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市委工作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坚定信心,解放思想,超常工作,迎难而上,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坚持“统筹城乡、跨越发展,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群众殷实、实现和谐”的基本取向,大力实施“一主线三战略五加强”工作思路,全力打造“一城三基地”,奋力争创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样板县,不断开创双流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
2009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3%,力争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确保增长20%,力争增长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确保增长12%,力争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30%,力争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保增长16%,力争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确保增长11%,力争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增长12%,力争增长1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减少。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三个集中”实践,在提高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上求突破
深入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完成西航港工业集中发展区四期“九通一平”,积极启动五期规划建设,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全年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确保90%以上的已供地项目开工建设。引导国有投资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园区生活服务设施投资运营,通过盘活邻里中心、建设公寓楼、布局商业网点等措施,增强园区城市服务功能。促进蛟龙工业港提档升级发展,提高园区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创优政策和服务,继续引导区外工业企业入区发展。力争全县工业集中度提高到65%以上。
深入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加快推进古城四期、香榭美邻三期、临江丽苑三期等8个、126万m2新居工程续建项目;启动新建锦江小区、一心小区、空港新居四期等7个、160万m2新居工程,力争形成5.7万人的集中安置能力。充分运用灾后重建政策,完成17个、36万m2灾后重建安置小区建设,确保受灾群众年内全部入住。集成推进城镇新居工程、农村新型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配套,确保水、电、气、路、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文体、警务、商业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到位,提高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质量和城市化水准。加强对已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规范管理,提高入住群众的满意度。继续深化就业、社保、户籍等相关配套改革,鼓励引导具备条件和有意愿的农民向城镇集中、向市民转化。力争城市化率提高到52%。
深入推进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土地流转形式,推进农用地适度规模经营,新增规模经营面积5万亩,总量达49.7万亩。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主体,年内各镇至少发展1个专业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新培育1个家庭农场,鼓励有条件的镇吸引现代工商资本建设“大农庄”、“大农场”。完善农户与规模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力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农户面达40%以上。引导规模经营主体向精品水果、特色蔬菜、生态畜禽、时令花卉等优势产业聚集,提高农用地规模经营水平,打造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有机草莓种植基地5000亩、二荆条辣椒生产基地2万亩。
二、全面优化城乡环境,在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空港大城市上求突破
精心完善城市规划。围绕建设以运动、文化、休闲、宜居、西部航都为特征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空港大城市,强化城乡一体化规划,按照双流大城市发展理念,将东升街道、华阳街道、西航港街道、中和街道、万安镇、正兴镇、公兴镇、胜利镇、黄甲镇、九江镇、黄水镇、彭镇等区域作为城市整体,系统规划,统筹建设,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形态。强化城镇体系规划,按照“全域双流”理念,统筹编制区域中心镇、一般场镇、农村新型社区规划,促进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优化完善城市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系统编制市政管网、商业网点、停车场等专业专项规划,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的执行管理,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全力配合机场二跑道、成绵乐城际铁路专线(双流段)、成昆铁路货车外绕线(双流段)、成自泸高速公路(双流段)、成新蒲快速通道(双流段)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积极促进地铁1号线延伸段、华阳至正兴轻轨项目启动建设;全力做好环港路前期工作,快速推进环港路开工建设;加快推进牧华路、草金路江安河大桥等重点项目建设和镇村公路改造;建成麓山大道、牧山大道等骨干道路;启动三岔湖旅游快速通道、天府大道延伸线、华阳迎宾大道延伸线等工程建设,努力构建连接城区、覆盖镇村的城乡一体化道路交通体系。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9亿元。实施一批城乡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抓紧建设正兴、中和、籍田110kv变电站,启动黄水220kv变电站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全年完成能源基础设施投资4亿元以上。实施一批水利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管网延伸工程和现代农业用水保障工程建设,全县新增供水管网243km;积极实施白河防洪整治三期和锦江排洪总出口延伸整治工程,增强城乡发展承载能力。全年完成水利基础设施投资6亿元以上。
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加快城市连接路网、综合管网、市政设施等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深入实施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打造一批城市文化景观、水系景观、标志性建筑,增强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品位。抓紧实施东升一杆旗路中段扩建等骨干道路工程,加快推进东升污水处理厂二期、市政公园等项目建设,促进新老城区功能对接,带动九江、彭镇、黄水等区域加快发展。加大华阳旧城改造和配套管网建设力度,抓紧完成综合市场、河心公园等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功能设施,带动中和、正兴、万安等区域尽快融入成都城市副中心。完善西航港工业集中发展区商业、金融、教育、警务等城市服务功能,带动黄甲、公兴等区域尽快融入“工业新城”。统筹实施城市园林景观打造、商业网点配套和停车场、集贸市场、公共厕所建设,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积极推进环港路周边环境改造,着力提升城市价值。加快城乡污水收集管网和牧马山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岷江自来水厂文星分厂二期扩建工程。调整优化城乡公交网线布局,完成合江—刘公—煎茶、中和—新兴—万安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建成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加快重点镇和区域中心镇建设,提升籍田成都南大门形象,巩固扩大一般场镇改造成果,力争正兴尽快跨入全市优先发展重点镇前列。
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启动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建设,实施数字化、网格化城市管理,健全市容市貌、交通秩序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城郊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推进东升、华阳、九江“城中村”拆迁改造,进一步提升对接成都主通道沿线、双流城区入口区域的“窗口”形象。大力开展以污水处理、河道整治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以扬尘、燃煤污染治理为重点的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以生活垃圾处置、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的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确保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集中收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率达100%。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4个,新增城市绿地9.3万m2,力争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8.6%,积极争创省级生态县、省级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园林县城,努力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双流。
三、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上求突破
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着力打造以新能源产业为龙头的成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按照“一区一主业”的原则和“一个龙头、两个支柱”的产业发展定位,壮大主导产业集群。以西航港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重点依托天威新能源、阿波罗太阳能、民用核动力基地等重点项目和国家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孵化平台,吸引光能、民用核能关联企业加快聚集,做强新能源龙头产业;依托得阳化学、成都南玻等优势企业,积极转化四川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成果,着力打造新材料产业支柱;加快建设国家中低压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依托飞阳科技、川开电气、长江通讯等重点企业,着力打造机电一体化产业支柱,全面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大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将天威新能源、川开电气、国栋建设、森兰变频、成都南玻、恩威制药等企业纳入重点培育计划。2—3年内培育销售收入上20亿元的企业5家、上50亿元的企业1家,努力实现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企业的突破,力争10家企业进入成都市重点骨干企业行列。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聚集生产要素,力争新培育上市企业2家。以蛟龙工业港为主要载体,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强对优势成长型企业在融资担保、技改投入和创优品牌等方面的扶持服务,力争年内50家中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积极引导帮助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充分利用驻县高校、科研院所研发资源,加快推进川大产业园、光电所产业园和民用核动力基地建设,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为打造成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夯实基础。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10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以临空服务业为引领的成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110亿元以上,促进现代服务业持续繁荣。大力发展临空服务业。科学编制环港经济圈和临空服务业发展规划,有效利用机场周边资源,促进临空环港片区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航空物流、临空商务、总部经济、现代商贸等服务业发展水准。加快推进成都空港物流中心二期、嘉里大通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促成海关、检验检疫部门联署办公,加快发展保税仓储、中转分拨、物流配送等业态,尽快形成以航空物流为主导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抓紧实施国际汽车城、元瑞国际家具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促国际品牌直销商城尽快投运,做大做强汽车摩、商业购物等现代商贸产业集群。积极推进蓝光空港、成都新天地、成都国际等总部基地建设,吸引更多企业总部入驻,着力打造临空总部经济产业集群。着力发展休闲旅游业。依托锦绣东山自然生态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丰富农事体验活动,拓展户外运动项目,办好特色旅游节会,启动南湖蓄水工程一期建设,力争将大林翠湖梨乡、三星杨梅基地、永兴水景枇杷沟打造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加快融入“两湖一山”精品旅游度假区。深入挖掘牧山沿线历史文化内涵,打响“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品牌。巩固发展黄龙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果,加强景区核心区业态调整,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努力构筑黄龙溪古镇大旅游格局。东升片区依托国际网球赛事中心、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县体育中心等优质资源,带动时尚运动、康体休闲等产业快速发展,打造成都南部重要的运动休闲之城。华阳片区依托区位优势,加快建成极地海洋世界,大力推进天府美食嘉年华、欧尚购物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特色街区,提升休闲娱乐、品牌餐饮、商业购物等业态发展水平,打造成都南部重要的商业服务基地。稳健发展房地产业。深化落实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鼓励房地产企业有效开发存量土地;优化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满足多层次房产消费需求;加大区域和城市品牌营销力度,提升房地产品质,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双流设立分支机构和延伸服务网点,发展小额贷款公司1家以上,引导发展民营担保公司,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成立县级保险行业协会,争创省级金融生态示范县,支持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构建便民利民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中介服务业。制订促进中介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各类中介服务,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提升中介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以集体化集约化为特征的成都近郊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基地。坚持以效益为纽带、以资源重组为关键,按照“六化合一”要求,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10家龙头企业扩产增效,促进15家龙头企业上档升级,培育年销售收入上亿元龙头企业1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75%。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建成蔬菜、水果有机转换生产基地1万亩,培育有机食品10个以上。积极发展绿色种植业、健康养殖业,新增标准化种植面积5万亩,完成200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续建。新培育国家、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3个以上,力争双流二荆条辣椒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稳定粮食总产,保障粮食安全,打造优质粮油丰产示范基地1万亩。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扎实推进19个公益性镇级综合服务站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等公共服务机构,增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业物流体系,实施5个标准化农贸市场新改(扩)建。加强农牧“110”和农业生产资料信息中心等平台建设,及时为农业生产提供便捷、高效的综合信息服务。整合支农资金和扶持政策,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科技研发推广的投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全年对“三农”的投入达20亿元。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提升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后劲上求突破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巩固改革试点成果,确保6月底前基本完成确权颁证工作,夯实农村产权流转基础。整合农村产权流转平台,打造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流转服务中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集体林权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流动和重组。大力培育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完善价格评估、纠纷调处等流转机制,引导农村产权规范流转。落实耕地保护基金,完善耕地保护机制,确保全县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调整优化财政投资结构,重点投向重大产业化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项目,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政府性投资和各种专项资金支持,确保对上争取资金增长50%,力争增长80%。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合理的投入回报机制,采取BT、BOT等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建设。优化整合国有投资公司资源,采取资本注入、资产重组、风险补偿等方式增强融资能力,力争全年国有投资公司市场化融资50亿元。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协调服务,成立县金融办,建立银政企投融资会商机制、财政性资金与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挂钩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政府投资工程、重点优势企业、中小企业和“三农”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争县内金融机构投向双流的贷款增长30%以上。
深化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农村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和城乡人才队伍均衡发展机制,加强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网点和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县财政对村级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完善公共服务政府购买机制,综合运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贷款贴息等办法,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逐步建立公益性服务政府承担、经营性服务推向市场、福利性服务适度补贴的新格局。
全力承接产业转移。坚定不移推进招商选资,确保全年引资到位260亿元以上,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5个。按照产业发展定位,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和储备,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提高招商选资针对性。突出招大引强,瞄准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产业龙头,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进一步提高招商选资实效。落实项目促建机制,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亿元。鼓励优势企业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优化外资利用结构,确保全年出口创汇3.9亿美元,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五、加大富民惠民力度,在共享文明成果、构建和谐社会上求突破
均衡发展城乡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深化农村学校规范化建设,改善农村教师居住条件,健全城乡学校校长、教师流动长效机制。完成16所受损学校灾后重建和安置重灾区孤儿、困难学生的棠湖小学迁建、九江中学扩建,完成县职教中心一期并启动二期建设,建成市机械职业技术学校。优化配置城乡卫生资源,完善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让城乡居民享有均等、方便、价廉、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深化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快社区卫生站规划建设,完成县急救中心建设、县妇幼保健院迁建和大林、黄水等4个镇卫生院改(扩)建。完善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制度,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乡。积极争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启动华阳计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县图书馆、县档案馆,启动县文化馆建设,全面完成镇级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室建设,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5万户,新建农村互动影院50个。扎实搞好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重视发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继续抓好民族、宗教、兵役、外事、侨台、县志修编工作,扎实做好气象、人防、档案、信息化、目标管理等工作。
健全城乡就业社保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五统筹五联动”工作机制,大力推行“两免四制”,加强就业创业培训,鼓励失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积极推进全国统筹城乡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建成县人力资源市场。大力开展就业援助工程,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5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集中居住区失地农民就业率达92%以上。健全多层次、多领域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新增城镇“五大保险”1.5万人(次),力争参加新型农民养老保险达5万人。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高公益敬老院服务水平,确保全县五保户集中供养率保持在90%以上。
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巩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创建成果,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基层警务建设,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开展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工作,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重点抓好“六类食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大打假治劣和物价调控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危化品等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处理机制,提高基层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做好信访和调解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在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上求突破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落实县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切实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意见,重视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咨询论证、公示听证等制度,推动科学民主决策。继续深化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开放县政府常务会和县政府全体会,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扎实开展“五五”普法,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努力争创全国法治县。
提高行政效能。加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社会评议制,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继续深化并联审批,探索实施“一表式”审批和重大项目、便民事项全程代理服务,确保现场办结率、按时办结率均达100%。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加强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整合文化、卫生、劳动、农技、交通、远程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推行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站)“一站式”服务、开放式办公,实现城乡政务服务一体化。加强政风建设,严格行政问责,确保政令畅通、服务高效,营造一流的投资软环境。
强化勤政廉政。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于民,尽最大努力、最大责任改善民生,扎实抓好“九大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强化公务员教育和管理,大力倡导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良好作风,建设勇于创新、敢于负责、执行有力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坚持廉洁从政,一心为民不谋私利,追求实效不务虚功,让人民赋予的权力在监督下实施、在阳光下运行,努力建设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攻坚克难、爬坡实干,凝心聚力、超常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争创全市城乡一体化样板县,实现双流跨越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附件1
双流县2009年九大民生工程

实施充分就业工程,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五统筹五联动”工作机制,推行“两免四制”,加强就业创业培训,鼓励失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确保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5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集中居住区失地农民就业率达92%以上。
实施富民增收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重点抓好农民增收工作,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力争增长14%,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力争增长12%。
实施社会保障工程,健全多层次、多领域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确保新增城镇“五大保险”1.5万人(次)、农民养老保险5万人。
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健全城乡学校校长、教师流动长效机制,完成16所受损学校灾后重建、棠湖小学迁建、九江中学扩建,完成县职教中心一期并启动二期建设,建成市机械职业技术学校;巩固免费义务教育成果,继续抓好帮困助学,确保无一名双流籍学生因贫失学。
实施医疗卫生工程,优化配置城乡卫生资源,完善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制度,完成县急救中心建设、县妇幼保健院迁建和大林、黄水等4个镇卫生院改(扩)建,发放医疗惠民卡5000张,保障城乡群众享有均等、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实施住房保障工程,加快东升二期、华阳一期、西航港莲花社区廉租房和17个灾后重建安置小区建设,建成廉租房780套、灾后安置住房2941套,有效解决城乡住房困难家庭居住问题。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完成县图书馆、档案馆和镇级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室建设,启动县文化馆建设,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5万户,新建农村互动影院50个。
实施环境治理工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争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75%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集中收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率达100%;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4个,新增城市绿地9.3万m2,力争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8.6%,积极争创省级生态县、省级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园林县城。
实施用水保障工程,推进现代农业用水保障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管网延伸工程,扩建岷江自来水厂文星分厂,新增供水管网243km,力争70%以上的行政村、100%的农村新型社区通自来水。




附件2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四位一体¾¾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体发展。
“一主线三战略五加强”工作思路¾¾双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一主线”即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三战略”即城市发展战略、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战略;“五加强”即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项目建设、加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加强党的建设。
一城三基地¾¾“一城”即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空港大城市;“三基地”即以新能源产业为龙头的成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临空服务业为引领的成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以集体化集约化为特征的成都近郊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基地。
五路五桥¾¾华阳城市分区建设中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五路”即天府大道延伸线、元华路延伸线、华阳迎宾路西南段、成仁路快速通道、东山第二快速通道;“五桥”即华阳锦江新桥、河心公园江安河1、2、3号桥和迎宾路江安河桥。
五统筹五联动¾¾统筹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与促进就业联动,统筹推进招商引资与促进就业联动,统筹推进坝区经济发展与丘区就业联动,统筹推进集中居住区建设与促进就业联动,统筹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实现培训与就业联动。
两免四制¾¾“两免”即双流籍劳动力终身免费培训和免费职业介绍;“四制”即登记实名制、就业责任制、服务全程制和效果公示制。
BT 、BOT¾¾国际上通行的吸引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式。BT即建设—转让,BOT即建设—经营—移交。
六化合一¾¾产业规模化、组织集体化、投入集约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
两集中、两到位¾¾“两集中”即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内设科室集中,该内设机构成建制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两到位”即部门将行政审批权向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到位。
两湖一山¾¾龙泉湖、三岔湖、龙泉山。
六类食品¾¾肉及肉制品、豆制品、奶制品、蛋及蛋制品、粮油制品、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