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服务政策

双流创新创业行动计划(2015—2025年)

www.daliank.com   2016-07-06   来源:
〖字体: 〗〖背景色: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打印本稿〗〖关闭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年)》(成府发〔201511号),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驱动双流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应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潮流,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创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创业主体地位,突出青年创业者的主力军地位,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着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活力,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二)发展目标

2020年,形成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示范带动、中西部领先的创业支撑体系。

——创业力量高度汇集。形成以青年大学生、高校院所科技人才、海归创业者、连续创业者等为代表的创业人才群落,科技创业者突破2万人。

——创业载体快速发展。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梯级孵化体系,建成在中西部县级城市中规模较大、影响较广、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流的创新创业载体高地,全县创新创业载体数量达到20家,载体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以上。

——创业资本高度聚集。构建“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创业融资服务体系。新设立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等基金10支以上,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超过50亿元。

——创业服务体系完善。构建覆盖创业全过程的综合服务体系,创业服务机构达到40家,创业导师达到200人。

——创业产出成效显著。科技企业达到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20家,年度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500件,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5件以上。

——创新创业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支持创业、人人推动创新的浓厚社会文化氛围,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业双流城市形象更加鲜明。

2025年,将双流建成各类创业人才开启梦想的出发地,全国创新要素聚集的新高地,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示范地,四川自主创新发展的引领区。

二、主要任务

(一)集聚科技人才,增强创业源动力。立足我县产业发展定位,依托高校、院所、企业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激励青年大学生创业,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业,鼓励各类人才以多种方式创新创业,不断增强创业源动力。

1.激励青年大学生创业。依托“E创空间”、“成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器,充分发挥区域高校院所的科研人才汇聚优势,形成创业辅导、政策解读、信息共享为一体的“导师帮扶”模式,引导青年大学生到孵化载体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鼓励毕业生创办创业实体或孵化创业项目;针对高校毕业生重点创业项目,给予贷款贴息、租金减免、创业补贴等金融支持。

2.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加强天府新区大学科技创新园建设,通过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研究院引入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导其携带技术和项目入驻园区创新创业。推广“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研究院模式,推动科技人才聚集。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才柔性流动,在其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双向兼职,从事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创新创业活动。

3.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设立“美国硅谷人才工作站”、国家“千人计划”成都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人才工作创服平台,利用“天府芯谷·硅谷直通车成都办事处”、“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成都基地”,开展境外招才引智工作,吸引海外各类人才来双流创新创业。整合人才工作站的人脉资源和社会资源,深化与境外企业、协会及行业协会会员、非盈利机构、学术部门、媒体的合作关系,加快搭建全方位创新创业投资合作平台。

4.鼓励其他人才创新创业。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基地、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和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重点院所和国内知名孵化器运营机构,引导境内外科研人才和国家、省市人才计划入选专家创新创业,加大科研人才创业配套服务力度。鼓励企业高管、技术人员和其他人才连续创业,发挥企业人才的创业优势,在项目选择等咨询服务方面给予支持,提高连续创业成功率。

(二)建设创业载体,拓展创业空间。依托企业、科研院所、天府新区大学科技创新园、投资机构等力量,整合创新创业资源,鼓励建设创业孵化载体、新型孵化器、专业加速器,增强在建已建载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构建和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梯级创业孵化体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科学运行机制,并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运营,从软、硬件两方面为创新创业人员提供全方位、高质量、完善的“园丁式”服务,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

1.依托区域内高校,建设创新创业载体。依托区域高校集聚优势,充分利用高校科研人才、学科特色和技术力量,高效配置创新创业资源,借鉴美国硅谷、中关村车库咖啡、3W咖啡馆和清华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型孵化器模式创建新型创新创业载体,打造“创客茶馆”等新型众创空间,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团队,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强化校地合作,搭建孵化平台。鼓励国内外高校、企业、项目、人才进入天府新区大学科技创新园,开展研发、中试、生产、推广等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努力把大学科技创新园建设成为集科技成果研发转化、高新技术项目孵化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新兴创业孵化的专业园区。依托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产业园区等全市创新驱动发展首批试点,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加速器,并按产业领域分区建设标准厂房和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为孵化毕业企业提供更大的研发和生产空间、更完善的技术支撑和商务服务,助推企业快速成长,培育我县特色产业集群。制定和出台加速器准入、空间使用、退出措施,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阶梯式成长空间。

3.加强已建载体培育,增强标杆示范作用。充分发挥聚源孵化器作为政府建设孵化器的标杆示范作用,增加其孵化物理空间面积,建设企业加速器,鼓励聚源孵化器通过统筹配置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经营辅导、政策申报、人才服务、发展交流、投融资、公共技术”六大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更多创新创业人才搭建好平台,提供优质创业服务。

4.加强院地合作,共建创新载体。加强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光电所、中国核动力研究院等驻县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园、光电产业园等园区建设。为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创业提供创新创业平台,为促进科技成果在双流转化和产业化提供物理承载空间。

5.吸引社会资源,建设创业社区。借助天府新区区位优势,引进国内知名孵化机构,吸聚其他社会资源,推动“创客公园”、“天府芯谷·创客花园城”等项目建设,打造“孵化器+公园”、“孵化器+商业区”等具有双流特色的综合型、专业性创新创业社区。

(三)强化科技金融,提升创业支撑力。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基本原则,推动科技金融发展,不断提升创业投资服务水平,加强债权融资服务,推动企业上市融资。针对中小微企业和高校院所等创新型主体,解决其在产品研发、项目转化、市场拓展等创业方面的资金难题,提升创业支撑力。

1.用好创新创业母基金。充分利用10亿元的双流创新创业母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我县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支持母基金与社会资本成立包括人才投资、天使投资、产业投资、并购投资的各类子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聘请专业管理机构负责子基金投资运作,孵化和培育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2.设立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加强与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建立我县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利用授信规模为3亿元的“科创贷”产品,解决中小微企业轻资产、无抵押物等融资问题,对优秀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给予重点支持。积极配合资金池线上平台建设,整合政府、银行、担保公司等多方平台资源,收集贷款企业信用信息,进一步降低信贷风险。

3.引进社会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机构。大力引进社会天使投资、VC(风险投资)、PE(私募基金)等专业投资机构,为创业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创业辅导等专业化服务。

4.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完善上市和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筛选有实力、有意愿上市融资的企业,建立市场优选机制,实现与国内主要证券市场的无缝链接,着力推动创业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

(四)整合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水平。探索推进公益服务与市场化服务有效结合的模式,聚集创新创业要素,优化创新创业资源配置,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网络体系,整合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资源,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

1.整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坚持政府引导、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促进全县创新创业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构建适应创新创业需求的支撑体系,借鉴成都“科创通”模式,打造双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及微信公共账号,设立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示范展示、交易会展等各类创新创业服务和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人才、资本、技术、市场等创新要素集聚。支持大型企业、投资机构、高校院所创办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鼓励培育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科技创新服务业发展。

2.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依托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围绕双流创新创业企业、团队服务需求,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投融资、科技成果转移、技术交易、科技成果评估与评价、专利信息查询、技术研发委托、专利代理、科技咨询等创新创业企业急需的、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

3.打造“创业培训”平台。组建双流创业培训联盟,聘请专家教授、成功创业者、知名天使投资人等担任创业导师,与高校、知名机构、大型企业联合打造“创业培训”平台,面向创业者集中开展创业座谈和培训,交流创业经验,碰撞创业智慧。

(五)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扩大创业影响力。构建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大力营造创业文化氛围,鼓励开展各类创业活动,扩大创新创业影响力,树立一批新时代创业典范,使创业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打响创业双流品牌。

1.营造创业文化氛围。传播创业故事,推广优秀创业企业及创业团队的先进模式和经验,宣传典型创业企业和创业人才,通过鲜活的创业事例,鼓励引导创业者克服“创业难、难创业”的消极情绪,积极营造“能创业、敢创业、爱创业”的创业氛围,使创业成为一种潮流现象和时代特征,切实增强全社会创业活力。

2.积极开展创业活动。依托成都市“创业天府?菁蓉汇”品牌活动,构建双流“众创联盟”,积极开展“蓉漂茶叙”等创新创业活动,并将其系列化、常态化、持续化,造创业之势,论创业之道,明创业之理。积极承办各类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业活动,支持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营、创业沙龙活动。利用西博会、欧洽会、海科会等会展平台开展创业交流,展示双流创业成果,扩大双流创业影响力。

3.构建一流政务环境。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依法行政,优化简化政务服务流程,实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推动商事登记改革、人才流动、财税扶持等政务服务高效协同,大力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国内领先的政务服务环境。

三、保障措施

(一)构建联动协同工作体系。发挥双流创新创业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全县联动、各司其职、统筹协调的创新创业格局,推进创新创业工作。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强化区域创新创业发展规划引导,加强政策集成,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对加强载体建设、鼓励创新创业、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

(二)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区域内各类科技创新创业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兑现,建立资金池并逐年加强投入,实行统筹安排,优先保障确保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创新科技投入方式,以县财政科技资金为基础,争取省、市相关部门资金支持,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

(三)建立创新创业合作机制。抢抓天府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等重大机遇,主动融入成都“首位城市”的规划建设,积极对接省、市创新创业工作机构,以“军民融合创新创业活动区”建设为牵引,加快与省内外各类创新资源、专业服务机构的广泛合作框架。组织双流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大学科技创新园和聚源孵化器等各类机构与县外相关服务机构的直接对接和资源交流,促进县外创新资源的导入,优化双流创新创业生态系统。